李老師以層層遞進的方式,圍繞 “狼事”“人事”“精神” 三大核心維度梳理《狼圖騰》。
第一層 讀“狼事”
活動中以“提到‘狼’,你最先想到什么?”問題為引,引導孩子們思考“狼事”。
在課堂上,當孩子們分享完《東郭先生與狼》《小紅帽和大灰狼》,并一致指出故事里的 “狼” 是狡猾、貪婪的負面形象后,李老師順勢展開延伸講解。她選取《狼圖騰》中 “狼圍獵黃羊”“狼群襲馬群” 的精彩片段,通過生動描述狼群在捕獵時的戰(zhàn)術配合與策略布局,引導孩子們發(fā)現:不同于以往文學作品中被標簽化的負面形象,《狼圖騰》里的狼展現出 “有勇有謀” 的特質,既具備精準判斷局勢的 “智慧”,更擁有為達成目標緊密協(xié)作的 “團結” 精神,讓孩子們對 “狼” 的形象認知有了全新維度的拓展。
然后通過分析狼在草原生態(tài)鏈中的 “調節(jié)器” 作用——狼并非草原單純的 “破壞者”,作為頂級掠食者,它們通過捕食黃羊、馬等食草動物,能控制其種群數量,避免草原植被被過度啃食,讓孩子們深刻理解了 “滅狼 = 毀草原” 的內在邏輯,對生態(tài)平衡有了更為直觀且深刻的認知。
